全媒體記者 韓冰 通訊員 王培培 陳思妤
“醫(yī)生醫(yī)生,我喉嚨有點難受,可能是感冒了,家里有點頭孢,我能吃嗎?”
在日常生活中,您是否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將抗菌藥物誤認為是消炎藥,認為感冒發(fā)熱時必須使用抗菌藥物,認為輸液比口服藥物更有效,頻繁更換抗菌藥物隨意中斷療程等。這些行為是生活中常見的用藥誤區(qū),正是由于這些誤解,導致一些微生物產(chǎn)生了耐藥性。
為了提高全社會對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藥物的認識和理解,以減少耐藥性感染的出現(xiàn)和擴散,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從2015年起將每年的11月18日至24日確定為“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認識周”。今年的主題是“教育、倡導、立即行動”。
抗微生物藥物,是指能殺滅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細菌、真菌、病毒、寄生蟲等)生長或繁殖的藥物,是用于預防和治療人類、動物和植物感染的藥物,包括抗菌藥物、抗病毒藥、抗真菌藥和抗寄生蟲藥。
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等微生物與抗微生物藥物多次接觸后,對藥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致使藥物對微生物的療效降低或失效,即出現(xiàn)了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刮⑸锼幬锬退幮缘穆?,將導致感染性疾病的治療變得越來越困難,甚至無法治療。
微生物耐藥性的獲得包括多種原因,抗微生物藥物的濫用或者不當使用、動物飼養(yǎng)中的不當行為、感染和疾病預防控制不力、氣候變化、空氣污染等因素均能加速耐藥菌的產(chǎn)生和傳播。
微生物耐藥會導致越來越多的感染(比如肺炎、結核病、淋病和沙門氏菌病)變得更難治療,原因在于用于治療感染的抗生素的有效性出現(xiàn)下降;醫(yī)療成本增加,甚至可能導致嚴重甚至致命的感染;還可能對醫(yī)療手術、化療和器官移植等現(xiàn)代醫(yī)療治療方式造成威脅。
濫用抗微生物藥物、使用劑量或療程不恰當、過多使用廣譜抗菌藥物容易引起微生物耐藥。
抗微生物藥物使用時需要注意:抗微生物藥物是處方藥,需憑醫(yī)生處方購買,并在醫(yī)生指導下服用抗微生物藥物;遵醫(yī)囑。按照療程使用抗微生物藥物,不可自行增減藥物劑量或中斷治療;保持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勤洗手,多運動,生病時避免與他人接觸;參與相關教育活動,提高對微生物耐藥的認識。(編輯 李宗文)
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wǎng)、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wǎng)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凡是本網(wǎng)原創(chuàng)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m.114bangong.com/showinfo-108-339529-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