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汝南“天中”標志的天中山,位于汝南西北三里處。在天中山附近,瀕臨汝水的地方,據(jù)1937年編撰的《孔子世家譜》記載,這里有一座墳墓,埋葬就是駐馬店汝南孔氏的二世祖——孔誠,他所在的家族也是最早徙居駐馬店的孔子后裔。
駐馬店孔裔支系
孔誠所在這支孔子后裔,屬孔門店北戶,其始祖為孔子五十三代孫孔潾??诐质罎桑跞螠嬷萁淌?,后升任巨野尹。他有三個兒子,長子孔思友,在元朝時由太師府掾任汝寧府推官,《汝寧府志》說他“元時,官汝寧府司理,遂家于汝。”《孔子世家譜》則說孔思友的孫子,孔子五十六代孫孔希祥由寧陵遷家到汝陽(即今汝南),為汝南孔氏的始祖??紫O檫w居汝陽后,三世單傳,直到五十九代彥釗??讖┽撚袃蓚€兒子:承鉞、承瓚(府志稱孔瓚),孔承鉞(子弘舉,府志稱孔舉)的長孔惟德(譜名聞德)為嘉靖癸丑進士,次孫惟經(jīng)(譜名聞忠)是嘉靖丁酉舉人,曾任山西潞城知縣。惟經(jīng)的兒子孔明節(jié)(譜名貞節(jié))設(shè)教于息縣黃虎店,三代孫衍貴逢明末戰(zhàn)亂遷家于安徽阜陽,所以惟經(jīng)亦被尊為阜陽孔氏的始祖。
孔承瓚的兒子孔輔“幼以神童稱,登正德戊辰進士,授中書舍人。時名孟富,遷刑部員外郎,鞠獄明允,上覽其疏,賜名輔,蓋以公輔期之。”(見《汝寧府志》)因為孔承瓚的曾孫孔貞湯,“設(shè)教于正邑翰棟鎮(zhèn),愛其風土人情,遂家焉”,所以孔承瓚被尊為正陽孔氏的始祖。其后,又有貞湯堂弟貞周(父聞道)遷家于汝南縣城西北三里小河灣,貞湯的諸孫中的衍良寄家于寒凍北九里孔寨。
孔子曬書臺
《汝寧府志》說孔惟德的曾孫孔門奇“歸里后,結(jié)廬練江之濱,藝黍養(yǎng)畜以奉母。又構(gòu)書室于堰頭寺,聚鄉(xiāng)里弟子讀書于中。”堰頭寺位于汝南縣城西,今屬驛城區(qū)水屯,這說明孔惟德后裔除居府城外,也有散居于城外者。
寓寄駐馬店的另一支孔子后裔屬于魯山派,其祖為孔子的三十六代孫孔至??字猎S父親在衛(wèi)州做官,后來因為兵亂,落家魯山縣。該支的第六十二代孫孔聞彩遷家襄城,六十三代孔貞瑞由襄城遷居遂平縣。明朝崇禎十五年,因為李自成起義,遂平縣孔子六十六代孫孔興俊兄弟七人,離散外逃,又各自為家??着d俊寄居水屯店西南孔莊;興英,寄居確山縣北九保高樓;興國,寄居汝陽縣柳樹店;興賢,寄居汝陽縣萬金店(今屬平輿);興杰,寄居確山縣北九??浊f;興仁,寄居汝陽縣(今汝南縣)馬屯店孔閣;興邦,寄居確山縣北八保咵菴。
明代孔子銅像現(xiàn)珍藏于新蔡縣文廟大成殿內(nèi)
據(jù)《孔子世家譜》記載,在明代遷入駐馬店的孔子后裔還有宮端戶,五十八代孔公直遷居西平縣孔牛莊;沂北戶,57代孫孔謀遷入上蔡;其他清代遷入駐馬店的孔氏族裔也有不少,零星的記載有河南太康支、光山支、平陽派安徽廬江支。但從民國《孔子世家譜》看,駐馬店不少孔氏支裔并未加入族譜。
駐馬店孔裔人望
根據(jù)《汝寧府志》和截至民國時期編撰的駐馬店各縣縣志,明清兩代駐馬店孔姓家族中共出過五位進士,八名舉人,貢(監(jiān))生九人,12人出外做官?!度陮幐尽穯为毩袀鞯挠校嚎纵o、孔惟德、孔門俊、孔門奇、孔邁、孔暹、孔傳謙、孔繼鴻(《汝南縣志》增入孔廣什);《正陽縣志》有孔毓俊。
身為駐馬店孔氏的第一位進士,孔輔除了皇帝賜名外,被人們記住更多的是因為在做松江知府時浚吳淞,“吳江下流自夏駕口起至龍王廟舊江口止,共長六千三百三十六丈二尺,闊一十八丈深一丈二尺”。這段經(jīng)歷也被記載于明朝鄭若曾的《江南經(jīng)略》和明末清初顧炎武的《天下郡國利病書》等典籍中。
孔惟德是駐馬店孔氏的第二位進士,做過泉州知府、潞安知府,任職過夔州,后遷山東參政。因為正直耿介,似乎官場并不得意,最后“乃慨然致政,歸閉門課子。”除《汝寧府志》的記載,孔惟德因為尊師被人們記得,是在泉州任上。據(jù)明朝朱國禎的《涌幢小品》記載,晉江人蔡黃卷,嘉靖中由睢州訓導轉(zhuǎn)為汝陽教諭,做過孔惟德的老師,后來致仕還鄉(xiāng)。嘉靖四十年,“惟德來為郡太守,卷不往賀。惟德率同官來拜,乃出見。其后率以朔望率同官省候。至則二破竹胡床而已,守請卷各用其一侍坐。”通過向老師蔡黃卷了解情況,孔惟德還免去了一位因為永寧城失陷賊手而遭牽涉的當?shù)刂笓]使的死刑。此事也被《晉江縣志》和《江南通志》所記錄。
見于《汝寧府志》的孔氏家族成員都來自遷居汝南的店北戶成員。他們或以敦睦被稱,如孔惟德曾孫孔門俊,在父親逝后,自覺承擔起撫育五位年幼弟弟的重任。“及諸弟長,皆為婚娶,延師訓誨”,不僅自己的兩個兒子孔暹、孔邁在清初皆中進士,弟弟孔門奇亦“少年得雋”,在萬歷年間中了舉人;或以重教相聞,如孔惟經(jīng)的兒子孔明節(jié)設(shè)教于息縣、孔輔的孫子孔貞湯 “設(shè)教于正邑翰棟鎮(zhèn)”、孔門奇“構(gòu)書室于堰頭寺”,目的都是“聚鄉(xiāng)里弟子讀書于中”。
就為官而言,駐馬店孔門后裔均崇尚廉潔清正、為政寬緩。孔門奇任廣西貴縣知縣時,正趕上苗民韋金寧反叛,當?shù)乇鴤浜椭硭钠拮酉嗤{,并欲報請朝廷圍剿??组T奇赴任途中聽到這件事,及時勸止。到任后,立刻釋放金寧妻子,并親自到“入其峒”勸說,“留三日始歸,苗人不復返矣”。而孔暹除授宣化知縣不久,當?shù)乇儯瑺I兵圍城。“暹單騎入營,諭以大意,兵即馴服”,而對“有散給偽札者,只罪為首,全不株連無辜。”除此之外,孔暹編篡首部《汝寧府志》,還著有《意園草》十余卷。其弟孔邁在為官金華知府時,亦在矯治當?shù)厣菝抑L、好訟誣告上起到了積極作用,“人服其高尚”。
《正陽縣志》單獨立傳的孔毓俊,是寒凍人,是明朝進士孔輔的后裔,民國《正陽縣志》提到的孔慶盤也是這支。而縣志中的另一位孔繁立(《駐馬店地區(qū)志》有傳),是閭河鄉(xiāng)人,則可能是宋代孔元祐光山派支裔。
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wǎng)、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wǎng)絡(luò)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凡是本網(wǎng)原創(chuàng)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quán)的轉(zhuǎn)載,如需轉(zhuǎn)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m.114bangong.com/showinfo-33-134088-0.html,否則承擔相應(yīng)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