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朱劍鋒 通訊員 劉舸
在平輿縣東皇街道劉寨村,35歲的陳賀明用生命丈量著孝道的維度。3000個日夜貼身護理植物人母親,這位初中文化的農民以病房為課堂,將消毒器械化作課本,在命運的暴風雨中筑起愛的方舟,他的高尚德行感動了無數人,為“孝道之鄉(xiāng)”平輿續(xù)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陳賀明的父母是忠厚善良的普通農民,曾經一家人靠著種地、收廢品和進城打工過上了富裕生活,父母也順利為3個兒子娶了媳婦。陳家三兄弟里,陳賀明排行老二,1990年臘月出生,2010年步入婚姻殿堂,2011年迎來了獨生子陳偉杰,那時的生活,滿是幸福與溫馨。
2011年,這個原本幸福的家庭開始遭受一連串的沉重打擊。年僅26歲的大哥,在新房子建好不久后,便不幸病逝,大嫂撇下3歲的女兒外嫁他鄉(xiāng)。隨后,陳賀明的妻子因不堪娘家人對其婚姻的干涉,離家出走,從此音信全無。2015年,三弟帶回來的云南女孩生下一對雙胞胎兒子后,也因思鄉(xiāng)心切,狠心拋下兩個幼子回了娘家。短短幾年間,3個女人相繼離家出走,這個家仿佛被霧霾籠罩,失去了往日的生機。
更大的苦難接踵而至。2017年5月,母親突然頭痛難忍,檢查后發(fā)現患上腦動脈瘤。在開顱手術10多天后,母親竟成了植物人。陳賀明只能把身上插著胃管、尿管、氣切的母親接回家。2023年,父親又突發(fā)腦干出血,于2024年永遠地離開了他們。這一次次的打擊,如同一把把重錘,狠狠地砸在陳賀明的心上。
兄亡嫂嫁、妻子出走后,不滿22歲的陳賀明便毅然扛起了撫育兒子和侄女的責任。本就缺乏擔當的三弟,在妻子走后,只顧自己在外打工,對雙胞胎兒子不管不顧,對重病的父母也不聞不問。年輕的陳賀明,瞬間成了全家唯一的依靠,成了4個孩子的爹娘。
最初把母親從醫(yī)院接回家時,陳賀明滿心不甘:“俺娘才54歲,咋能說不中就不中呢?”在父親的支持下,他又帶著母親到醫(yī)院繼續(xù)治療。然而,近3年的漫長治療并未如他所愿。2020年春,院方無奈勸告:“你母親撐不了3個月,別堅持了。”陳賀明再次把母親接回了家。看著原本身材高大壯實,如今卻瘦成60多斤、終日似睡非睡的植物人母親,陳賀明在心底暗暗發(fā)誓:“只要俺娘活一天,俺就讓娘活好每一天!”
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可從2017年母親術后成為植物人至今的8年里,陳賀明沒日沒夜地精心護理,讓母親幸運地存活了近3000天。在連續(xù)兩次醫(yī)院陪護期間,僅有初中文化的陳賀明,通過細心觀察學習和不斷實踐積累,掌握了不少護理知識,具備了接近專業(yè)的護理能力。他把對母親的愛,融入每一個護理細節(jié)之中,他用自己的寸草之心,努力回報著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
把母親接回家后,為防止母親受到感染,陳賀明按照重癥監(jiān)護標準,在東間屋子添置護理床、吸塵器等,讓室內一塵不染;購買吸痰機、破壁機,配齊消毒、消炎、化痰等藥物,按時消毒、沖洗和更換胃管、尿管、氣切;為保持病床適宜溫度,避免母親生褥瘡,他買來電熱毯、冰毯,根據季節(jié)更替更換。在母親床邊,他搭了張小床,每夜至少3次起床觀察,隨時吸痰。一天中,他掐著早8點、午后2點、夜晚10點這3個時間點,為母親注射流食。他還開辟小菜園,常買鮮肉、活魚、水果等,保證母親飲食合理、營養(yǎng)均衡。天晴時,他抱母親到室外曬太陽、按摩;母親便秘時,他就用手為母親掏糞便。這一樁樁、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卻飽含著對母親深深的愛,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從未間斷。
8年來,不少親友因同情勸他放棄,陳賀明總是堅定地說:“俺是娘生娘養(yǎng)的,只要俺娘還有一口氣,俺絕不放棄!”他至今留著母親開顱時取出的顱骨,盼著母親有一天能好轉。他說:“哪怕俺娘還能認出俺來,也好??!”這份對母親的眷戀與期待,讓人動容。
在父親從腦干出血到去世的近兩年里,陳賀明又要同時照顧父親、母親兩位重病患者,還要撫育照料4個沒娘的孩子。好在,在他的悉心教導下,4個孩子學習成績優(yōu)異,也十分懂事。雙胞胎侄子被姥爺接走撫養(yǎng)后,常和二伯、姐姐、哥哥通電話,這讓在痛苦中堅守的陳賀明感受到絲絲溫暖與慰藉。
數年來,為給父母治病,陳賀明家早已家徒四壁。為維持母親生命和全家人的生活,讓孩子們衣食無憂、安心讀書,他獨自打理家中6.6畝農田,還常到建筑工地從事高空作業(yè)、去企業(yè)打零工,以補貼家用。他的遭遇令人同情,他的至孝德行更是贏得了眾人的贊譽與尊重,越來越多的愛心人士向他伸出援手,為他和他的家庭送去希望。
劉寨村所屬的東皇街道蔡營社區(qū),將陳賀明家作為重點幫扶對象,從財力、物力、人力各方面給予幫助。當地的種植業(yè)、養(yǎng)殖業(yè)基地和產業(yè)園、加工園等都主動給他工作機會,還特許他隨時回家照顧母親??h內一些企業(yè)、商戶和愛心人士,也紛紛以各種方式為陳賀明家排憂解難,助力陳賀明走出生活陰霾、重啟幸福人生。這一份份愛心,如同點點繁星,匯聚成照亮陳賀明一家前行的道路,讓他們看到了人性的善良與美好,也讓我們相信,只要有愛,再大的困難都能克服,再黑暗的日子也終將迎來曙光。(編輯 詹云清)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chuàng)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m.114bangong.com/showinfo-252-354312-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
責任編輯 / 詹云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