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駐馬店融媒宣傳下載
    您當前所在位置:駐馬店廣視網>健康> 正文

    分 享 至 手 機

    草莓躺槍 出血熱的“主謀”竟是它

    時間:2021-12-23 09:55:26|來源:北京青年報|點擊量:17174

    近日,出血熱相關話題登上社交媒體熱搜榜,引發(fā)關注。流言從“老鼠遍地吃草莓導致出血熱”到“吃草莓導致出血熱”,一度讓草莓躺槍。什么是出血熱?出血熱到底是誰傳播的?吃草莓會得出血熱嗎?針對近期多地出現的出血熱報告,北京市疾控中心專家表示,這個病的“主謀”其實是它,了解預防知識很重要。

    北京每年不超10例

    流行性出血熱,國際上又稱腎綜合征出血熱,是一種經鼠傳播、由漢坦病毒引起,臨床上以發(fā)熱、出血和腎損害為主要特征的嚴重急性傳染病。人群普遍易感,病死率約為1%。

    據了解,我國是腎綜合征出血熱的大國,全球90%的病例發(fā)生在我國。中國最早于1931年發(fā)現該病,1956年將其列為乙類法定傳染病。多數地區(qū)每年有程度不同的發(fā)病或流行。而北京地區(qū)以家鼠型為主,近幾年每年發(fā)病人數均在10例以下。

    多數人僅發(fā)熱 易與感冒混淆

    感染漢坦病毒后,80%以上的人都會顯性發(fā)病。典型病例有五期臨床經過,即主要表現為發(fā)熱、全身中毒癥狀、毛細血管損傷癥狀及腎臟損害等。

    市疾控中心傳地所副主任技師孫玉蘭介紹,全身中毒癥狀表現為全身酸痛、頭痛、腰痛及眼眶痛,一般將頭痛、腰痛及眼眶痛稱之為“三痛”;毛細血管損傷主要表現為充血、出血和滲出水腫征。皮膚充血常見于顏面、頸部及上胸部皮膚充血潮紅,即“三紅”。

    不過,多數病例癥狀輕微, 僅有發(fā)熱等輕微癥狀,易與感冒混淆。

    目前無治療腎綜合征出血熱的特異效藥物,多為支持性治療。只要病人做到“三早一就”:早期發(fā)現,早期休息,早期治療及就近治療,多數人預后良好。

    出血熱就是由它傳染給人的

    孫玉蘭介紹,人不是傳染源,一般認為腎綜合征出血熱不會出現人傳人。這個病本身與吃草莓也沒直接關系,帶病毒的鼠才是“罪魁”。

    按宿主鼠種不同,腎綜合征出血熱可分姬鼠型(由黑線姬鼠等傳播)和家鼠型(由褐家鼠等傳播),姬鼠型病情較重,發(fā)病高峰季節(jié)為秋冬季,家鼠型相對較輕,發(fā)病多在春季。

    腎綜合征出血熱的傳播途徑主要有以下三個:

    由帶病毒的老鼠傳染給人老鼠咬傷人皮膚或老鼠的尿、糞便、唾液污染了人破傷的皮膚黏膜;老鼠的尿、糞便、唾液污染食物;老鼠的尿、糞便、唾液污染的塵土揚起時,吸入人呼吸道。

    寄生螨蟲寄生在老鼠身上或洞中的螨蟲叮咬人。

    母嬰垂直傳播潛伏期通常為7至14天,也偶見短至4天或長至2個月者。

    掌握預防方法 出血熱沒啥可怕

    滅鼠防鼠腎綜合征出血熱是一種以嚙齒類動物傳播為主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滅鼠防鼠是防治腎綜合征出血熱的成功經驗與主要措施。

    清潔環(huán)境搞好室內外環(huán)境衛(wèi)生。保持居室干燥和通風、床下不放雜物和食品;及時清除積存垃圾;滅螨、防螨。不要給老鼠提供滋生空間,雜物間定期清理;清潔過程中注意戴好口罩手套,做好消毒。

    謹防病從口入做好食品衛(wèi)生、食具消毒和食物保藏等工作;糧食、食品等應儲存在嚴密無縫的容器內,并加蓋以防鼠污染,切勿暴露存放;不吃被鼠啃咬過的蔬菜、水果等食品。

    野外注意防護不直接用手接觸鼠類及其排泄物,不坐臥草地或草堆,注意保護皮膚,防止破傷或螨類叮咬。

    接種出血熱疫苗我國研制有雙價腎綜合征出血熱滅活疫苗,是預防出血熱最經濟有效的措施。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chuàng)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m.114bangong.com/showinfo-108-269833-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

  2. 責任編輯 / 詹云清

  3. 審核 / 李俊杰 劉曉明
  4. 終審 / 平筠
  5. 上一篇:國家醫(yī)保局正式啟動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動計劃
  6. 下一篇:除了雞蛋,其他蛋制品的營養(yǎng)你了解嗎?
  7. 亚洲精品国产911在线观看,国产深夜无码视频在线,国产精品无码无卡无需播放器,AV在线极速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