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駐馬店融媒宣傳下載
    您當前所在位置:駐馬店廣視網>外宣> 正文

    分 享 至 手 機

    “政”解丨“人工智能+教育”怎么干?河南制定三年行動計劃

    時間:2025-04-02 21:12:39|來源:大河網|點擊量:206

     “政”解丨“人工智能+教育”怎么干?河南制定三年行動計劃

    大河網訊 DeepSeek成了“輔導老師”、人形機器人走進校園、人工智能擠進課程表……如果問當下最火的話題是什么,人工智能(AI)一定是其中之一,且這股“AI風”正在刮向各個領域。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xù)推進‘人工智能+’行動”。近日,河南省教育廳印發(fā)《河南省“人工智能+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推進人工智能深度賦能教育強省建設。

    人工智能具體如何賦能教育?將帶來哪些改變?當AI走進課堂,我們該如何與人工智能同行?一起透過《行動計劃》,來看看河南“人工智能+教育”的“計劃表”和“施工圖”。

    “政”解丨“人工智能+教育”怎么干?河南制定三年行動計劃

    河南省教育廳網站截圖。

    【目標】

    把人工智能融入教育教學各環(huán)節(jié)、全鏈條

    作為發(fā)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人工智能正逐漸滲透到教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引領著教育行業(yè)的創(chuàng)新與變革。

    今年全國兩會的首場“部長通道”上,教育部部長懷進鵬談及人工智能等話題時說,深度求索(DeepSeek)、智能機器人等引起國內外的廣泛關注,這是中國科技創(chuàng)新和人才培養(yǎng)的成果,也是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重大機遇。“歷史上每一次重大科技革命和產業(yè)變革都對社會提出了特別重要的需求,尤其是對教育。”

    走進河南校園,人工智能正在和教育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

    在河南中醫(yī)藥大學,學校通過構建智慧教育體系,利用AI助教、VR實訓及AI招生助手等手段優(yōu)化教學流程。

    在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教師們依托智能化智慧教室與教學融合平臺管理系統(tǒng),利用AI攝像機實時分析課堂上學生的表情、動作等多模態(tài)數據。

    在焦作市實驗小學,教師們則借助焦作市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實現了線上線下研修相結合。

    …… ……

    “政”解丨“人工智能+教育”怎么干?河南制定三年行動計劃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的《智慧水利概論》助學平臺。

    “人工智能的加速滲透,需要我們積極做好準備并行動起來,以應對數字化時代對教育提出的新挑戰(zhàn)與新要求。”河南省人工智能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馬廣建說。

    《行動計劃》明確,要推動人工智能在全省教育領域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按照“基礎教育探索,職業(yè)教育突破,高等教育推廣”的定位,重點把人工智能理念、知識、方法和技術深度融入教學模式、人才培養(yǎng)、學科專業(yè)建設、管理服務等各環(huán)節(jié)、全鏈條。

    到2027年,全省基本建成人工智能領域高質量人才培訓體系、課程體系和高標準學科平臺,進一步完善“人工智能+”學科專業(yè)布局。打造若干助學、助教、助管、助研等特色應用模型,建設一批場景化人工智能創(chuàng)新基地、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培養(yǎng)與實訓(實習)基地。在算法模型、算力調度、數智資源、數據治理等領域,培育一批人工智能領域本土專業(yè)人才、領軍人才。形成一批滿足基礎教育優(yōu)質資源共享共用、職業(yè)教育產教融合、高等教育科研創(chuàng)新需求的應用場景,讓人工智能技術真正成為賦能教育強省建設的“新引擎”“加速器”。

    【人工智能+教學】

    推廣人工智能在教學全場景應用

    “真人+數字人”同堂教學、建成裸眼3D教室等智慧教室、搭建高性能數據中心和公共支撐平臺……在鄭州西亞斯學院,學生們可以體驗沉浸式、互動式的課堂。

    “我們在‘人工智能+教育’領域開展了系統(tǒng)性探索與實踐。”鄭州西亞斯學院創(chuàng)辦人、理事長陳肖純在接受大河網記者采訪時說,學校將AI元素深度融入“教、學、評”各環(huán)節(jié),通過技術賦能教育全流程,構建了一個智能化、個性化的教育新生態(tài)。

    “政”解丨“人工智能+教育”怎么干?河南制定三年行動計劃

    鄭州西亞斯學院用數字人開展虛實互動直播教學。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人口與社會發(fā)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李鈺靖認為,人工智能正在推動教學模式從“標準化”向“個性化”、從“單向傳授”向“精準互動”轉變。它促使教學場景、課程資源、教育評價等方面的設計更加科學化和多元化,有益于提升教學效率與質量。

    如何有效打通人工智能與教學之間的新路徑?《行動計劃》明確,要推動人工智能與教學深度融合,實施AI驅動教與學、數智課程資源建設等舉措。如推廣人工智能在教師備課、課堂教學、教學與學情分析、作業(yè)管理、答疑輔導等教學全場景的應用。探索AI情景式教學,營造身臨其境的學習體驗,創(chuàng)設模擬仿真實驗空間和實踐環(huán)境,有效支撐教師實驗實踐教學。深度整合全學段教育資源,推動建設中小學人工智能苗圃資源、職業(yè)教育技術技能和行業(yè)認證資源、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基礎與前沿學科資源、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資源等,形成覆蓋各學段的數字資源庫等。

    馬廣建表示,通過AI情景式教學和動態(tài)學情分析,教師可根據學生實時反饋調整教學策略,實現精準分層教學;數智課程資源庫打破了傳統(tǒng)課堂的時空限制,推動“知識中心”向“能力中心”轉變。此外,AI輔助作業(yè)批改、智能導師評價等工具減輕教師負擔,使其更聚焦高階思維培養(yǎng)。

    【人工智能+學科】

    推進人工智能領域一級學科建設

    學科專業(yè)作為高等教育體系的核心基石,不僅是人才培養(yǎng)的關鍵舞臺,也是科技創(chuàng)新的交匯點。近期,中國多所“雙一流”高校相繼宣布擴招計劃,在擴招方案中,學科交叉、人工智能、基礎學科等詞匯頻頻出現。

    “政”解丨“人工智能+教育”怎么干?河南制定三年行動計劃

    3月30日,河南省大模型及數字人教育應用研討會在鄭州舉行。

    針對高校學科建設,《行動計劃》提出,要積極推進人工智能領域一級學科建設,支持高校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相關學科設置人工智能學科方向,鼓勵高校在人工智能與計算機科學、數學、統(tǒng)計學、認知科學、經濟學等多個學科資源交叉融合。

    此外,《行動計劃》還強調了升級改造傳統(tǒng)專業(yè),支持已有專業(yè)向人工智能方向轉型升級,建設一批具有人工智能特色的“四新”專業(yè),打造人工智能專業(yè)集群,支持建設基礎好的高校成立人工智能學院、人工智能研究院或人工智能未來技術學院。

    “高校在探索人工智能賦能學科建設的路徑時,既要夯實人工智能思維和技術在學科體系中的全面植入與滲透,也要根據自身實際系統(tǒng)布局人工智能學科建設。”李鈺靖表示,為了適應人工智能與其他新興技術交叉融合的發(fā)展趨勢,還要格外重視學科建設的開放性和靈活性。

    【人工智能+人才】

    開展全學段人工智能通識教育

    從實驗室到千家萬戶,AI時代的加速到來離不開應用型、復合型人才作為支撐。

    《行動計劃》提出,要完善人工智能人才培養(yǎng)體系,打造多層次教育體系,開展全學段人工智能通識教育,將人工智能通識教育與全民終身學習深度融合。同時,推進人工智能領域國際化人才培養(yǎng),鼓勵高校引進世界一流大學資源,開展人工智能相關專業(yè)合作辦學、學生聯合培養(yǎng)。

    “政”解丨“人工智能+教育”怎么干?河南制定三年行動計劃

    張仲景機器人(1.0)發(fā)布現場。

    今年1月,張仲景機器人(1.0)發(fā)布。據悉,這項創(chuàng)新成果是由河南中醫(yī)藥大學牽頭,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及仲景宛西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協作完成。

    據河南中醫(yī)藥大學信息化辦公室主任申意彩介紹,張仲景機器人(1.0)圍繞《傷寒雜病論》進行研發(fā),集成了教學考試、學生自學闖關測試、四診數據采集、臨床應用智能輔助診療、傷寒大家學術思想知識庫等功能。診療時將以張仲景的辨治思維為核心,結合人工智能技術,通過中醫(yī)四診定量化采集,實現跨模態(tài)數據的融合,給使用者提供便捷的診療方案。

    《行動計劃》也提到,支持各級各類學校融合科研機構、社會組織和科技企業(yè)等校外資源,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人工智能素養(yǎng)提升活動,強化人工智能知識學習與場景實踐體驗。

    “推動人工智能賦能教育高質量發(fā)展,需構建‘政策—技術—生態(tài)’協同體系。”馬廣建建議,聚焦助學、助教等核心場景,開發(fā)適配不同學段的AI應用模型。同時,完善學科布局,推動政校企協同,建設區(qū)域性AI教育創(chuàng)新基地,促進資源互通與經驗推廣,最終實現技術賦能與教育本真的平衡,培養(yǎng)適應智能時代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

    此外,《行動計劃》提到,探索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治理,推進管理變革、輔助科學決策。夯實智能教育新基建,完善智能教育基礎設施體系。開展“人工智能+教育”規(guī)模試點,實施“人工智能+教育”領航計劃,鼓勵各地各校圍繞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科研攻關、畢業(yè)生就業(yè)、教師隊伍建設、教育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實際需求,部署助學、助教、助管、助研等特色應用模型,培育應用場景。按照“基礎教育探索,職業(yè)教育突破,高等教育推廣”的定位,科學穩(wěn)妥推動人工智能應用。在人才聚集、產業(yè)聚集、資本聚集,且教育數字化基礎條件較好的地區(qū)和高校率先布局人工智能應用試點,為人工智能助力教育變革探索能落地、可復制、有效果的先進經驗。(劉楊 張家祺)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chuàng)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m.114bangong.com/showinfo-263-350391-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

  2. 責任編輯 / 張昆

  3. 審核 / 李俊杰 劉曉明
  4. 終審 / 平筠
  5. 上一篇:下一篇:河南迎大批外國游客打卡
  6. 亚洲精品国产911在线观看,国产深夜无码视频在线,国产精品无码无卡无需播放器,AV在线极速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