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個人奮斗成就“美國夢” 今朝回國奉獻為圓“中國夢”
駐馬店人施一公擎起我國科研領域精神旗幟
12月19日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創(chuàng)新正當其時,圓夢適得其勢。5年來,駐馬店人、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施一公將昔日個人奮斗的“美國夢”轉(zhuǎn)變?yōu)榕c祖國命運關聯(lián)的“中國夢”,敢擔當、有作為,引發(fā)“施一公效應”,帶動一大批海外高層次人才歸國工作,成為我國科研領域的一面精神旗幟。施一公12月份獲“2013‘感動中原’十大年度人物候選人”殊榮,并于12月19日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1967年出生的施一公,青少年時代曾隨父母在我市生活和學習近11年,對駐馬店懷有深厚感情,素以駐馬店人自稱。
1989年,他以清華大學生物系第一名的成績提前一年畢業(yè);1990年初,赴美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深造,1995年獲分子生物物理學博士,后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和史隆凱特林癌癥研究中心做博士后;1997年4月,還未完成博士后研究課題,就被普林斯頓大學聘為助理教授。普林斯頓大學為他提供了200平方米的實驗室和近50萬美元的啟動基金。后來,在普林斯頓,他擁有500平方米的獨棟別墅、15畝土地、一對龍鳳胎兒女……
施一公選擇治療癌癥為主攻方向。2003年,他破解“細胞凋亡和癌癥發(fā)生的分子機理”這一生命科學之謎,獲得全球生物蛋白研究學會“鄂文西格青年研究家獎”,成為該獎項設立17年以來首位獲獎華裔學者。
2008年,施一公做出讓許多人為之驚訝而敬佩的決定:放棄這一切,全職回國,受聘于母校清華大學,在海外華人界引起很大震動。在他看來,“愛國是最樸素的感情,有誰不愛自己的母親呢?”美國國立健康研究院研究室主任、國際知名神經(jīng)科學家魯白說:“他是海外華人歸國的典范和榜樣。”
施一公開始了事業(yè)的新征程,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全面負責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發(fā)展的規(guī)劃設計及人才招聘,引進近60名人才到清華大學全職工作,獨立實驗室數(shù)目從2007年的43個增至2012年的105個。他獲得國家杰出青年基金、“賽克勒國際生物物理學獎”、“瑞典皇家科學院愛明諾夫獎”,并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他成為河南人的驕傲,12月份入圍“2013‘感動中原’十大年度人物候選人”。他獲得我國科學技術的最高學術榮譽,于12月19日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施一公作為“千人計劃”專家聯(lián)誼會會長,曾參加2010年黨中央、國務院邀請70位“千人計劃”入選專家代表到北戴河休假活動和2013年歐美同學會成立100周年慶祝大會,兩次受到習近平的接見并作為代表發(fā)言。
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wǎng)、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wǎng)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凡是本網(wǎng)原創(chuàng)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zhuǎn)載,如需轉(zhuǎn)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m.114bangong.com/showinfo-188-979-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